西湖娱乐 分类>>

湘西湖娱乐城- 西湖娱乐城官网- APP鄂情浓共建两型社会

2025-10-12 17:41:3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西湖娱乐城,西湖娱乐城官方网站,西湖娱乐城APP,西湖娱乐城网址,西湖娱乐城注册

湘西湖娱乐城- 西湖娱乐城官网- 西湖娱乐城APP鄂情浓共建两型社会

  湘鄂两省一衣带水、情谊绵长,乘东风,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于2007年12月一起成为综合改革试验区,地位不断提升,感情也越来越浓。

  作为新的试验区,两个城市群将为“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”(简称为“两型社会”)提供探索路径及经验。也就是说,它们将肩负探索我国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的改革重任。

  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区,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较为突出,在此设置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,也是一种全局战略考虑。

  两型社会,就是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,以自然规律为准则,以可持续发展政策调控为手段,倡导人与自然、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发展体系。其内涵是建立科学发展的社会经济体系,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问题。

  同时,国家设置改革试验区已实现了从特区到新区的转变。和传统的深圳特区相比,武汉和长株潭则是新区。

  特区“特”在有金融、财税等方面的系列优惠政策,并吸引来大量外资,而且集中于沿海,属外向型经济。外向型经济促使国民经济飞速发展,但同时带来诸如生态破坏、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负面效应。而且,外向型改革留有内需不足的缺憾,这些都引起人们对经济结构的反思,并认识到内生不足、不合理经济结构被固化的弊端。

  武汉城市圈,是指以武汉为中心,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,它包括了武汉及湖北省内的黄石、鄂州、孝感、黄冈、咸宁、仙桃、潜江、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。该圈域拥有全省33%的土地和51.6%的人口,国内生产总值(GDP)为61.3%,地方财政收入为52.1%。

  在专家看来,武汉九省通衢,商贸流通发达,科教实力在国内居前,经济实力在中部首屈一指,成为试验区,意味着圈内城市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将获得空前增强。

  武汉市政府在报给国家发改委的规划中,提出了在科技成果转化、资本市场建设、土地编制、民生等4个方面的推进构想。国家发改委也对武汉城市圈提出4项改革任务,其中首要的是探索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,包括财税、价格、用地方面的政策突围;探索建立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,创新现代城市管理体制。

  获批试验区后,武汉的首要问题就是要逐步实现产业转型。产业转型为实现由外向型经济向内生型经济转变,由以重工业和制造业为主向以二、三产业为主转变,即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,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。

  另有专家则认为,围绕武汉的“1+8”城市圈,应建设成为中部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、人才培养中心、现代物流中心、金融中心、信息中心,同时建成以装备制造业、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和采用循环经济方式发展的新型制造业中心。

  专家指出:“建设两型社会与制造业中心并不矛盾,应该推进的是装备制造业和以高新技术业为主体的新型制造业中心,绿色产业、环保产业、资源节约型产业应是其主流。”

  建立武汉和周边8个城市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,城市间和城乡间的户籍壁垒将逐步拆除,武汉的这种做法备受全国瞩目!

  据武汉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,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的任务之一,就是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机制。打破户籍壁垒,建立9个城市以就业、社保、教育、卫生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社会救助体系,统筹9个城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举措,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。

  对于城市圈内的居民,武汉国家级试验区获批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享受同等国民待遇。以前孝感、仙桃的农产品到武汉超市,要经过重重关卡,缴纳各种费用,现在则实行“零门槛”,农产品可以直接进超市。

  此外,周边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武汉的优质医疗资源、教育资源。目前,天门、潜江等地城市居民到武汉就医,只要能出具当地的检查证明,不用复检也能得到承认。

  城市圈内的居民享受同等市民待遇,这意味着行政区划带来的地区壁垒将逐步消失,武汉城市圈的配套改革措施由此拉开帷幕。

  2008年是武汉试验区“元年”。2月16日,武汉市代市长阮成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:武汉今年将制定实施全民创业行动方案,辅之以更加有效的扶持政策,努力把武汉建设成创业之城。

  将全民创业上升为城市战略,重点发展科技型和服务型中小企业,无疑是武汉两型社会改革思路的一大亮点。走内生型发展道路,武汉将从全民创业、自主创业变革中汲取内在动力和更多的财富。

  长沙、株州、湘潭三市,均位于湖南东北部,呈“品”字型分布,彼此相距不到40公里。三市面积2.8万平方公里,只有湖南省的1/8;人口1300万,只占湖南省的1/5;但其创造的经济总量,2006年已经达到2800多亿元,占全省的1/3强。

  现实情况是,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化程度与发达地区有着较大差距,产业结构中钢铁、有色、化工等消耗资源的、排污量大的产业比重依然偏高,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产业亟须培育壮大。

  根据规划,到2010年,长株潭城市群要力争三市人均GDP达到3.2万元,成为中西部有重要影响的城市群和中部崛起的战略增长极。

  长株潭所处的湘中地区,是我国京广经济带、泛珠三角经济区、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。京广、浙赣、湘黔、湘桂等铁路干线交汇,京珠、上瑞高速及多条国道贯通,水运内联4条大河,经洞庭湖外接长江,可谓承东启西、联南接北。

  实现交通一体化建设,通过打造地理区位优势而形成更强的经济优势,成为湖南省的必然选择。因此,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破题之作,湖南首先选择了破除交通樊篱。

  湖南在长株潭试点开通6条线条线路运营了近一年,极大地方便了三市市民。省建设厅还计划实施公交互通,乘客凭一张公交IC卡就可在三市搭乘公交车。

  此外,三市间的车辆年票通用,港务、站务服务收费实行统一的区间价格等措施也提上议事日程。随着株洲环道、长沙环线等一批高速公路开工建成,武广客运专线、黄花机场等交通枢纽开工或扩建,长株潭国家交通枢纽的地位日见凸显。

  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过程中,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和产业内耗,历来是一体化建设的难点。经过多年协调发展、融合,长株潭城市群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、合作共赢的局面。

  长沙形成了以电子信息、机械制造、食品加工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;株洲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、有色金属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、非金属矿物制品为主体的产业体系;湘潭形成了以黑色冶金、机电及机械制造、化纤纺织工业、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体的产业体系。

  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。长株潭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仅为杭州的52.3%、广州的46.6%、苏州的58.6%。二是工业规模偏小。2006年长株潭三市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037亿元,居全国第12位,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。三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。2006年三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,粮食和生猪占比高达59%,粮猪型农业基本格局尚未改变。工业产品以中低档为主,新产品开发较为滞后。餐饮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高达40%左右,结构明显有待提升。

  面对问题,湖南对症下药,建立了优势地区牵头、跨市分工协作的发展机制,集中打造两基地、一中心,加快形成3条经济带。

  两基地,一是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,重点发展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新材料、钢铁有色、生物和医药、食品加工六大产业集群;二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,重点抓好优质水稻、花卉苗木、有机茶等基地建设,发展都市农业。

  一中心指区域性服务中心,即挖掘中心城市潜力,把长株潭打造成国家区域性现代物流、商贸、科教、文化、旅游、娱乐等综合性现代服务中心。

  3条经济带则包括作为中轴的湘江生态经济带,湘江西岸的高新技术产业带,东岸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带。

  如果说中部地区的经济结构是一个哑铃型,那么,武汉和长株潭应该是它的两个核心,抓起这个“哑铃”,才能带动整个中部的发展。

  机遇大于挑战,合作大于竞争。面对难得的契机,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一体化探索的长株潭将如何把握?专家认为,着力点还应放在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、市场体系一体化、社会发展一体化上来,尤其是通过体制创新和先行先试,突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体制障碍,这才是把握机遇并获得突破的途径。

搜索